亲爱的宝子们!大家好,我是开心!最近总有姐妹跟我聊,说一到更年期,夜里就成了 “难题时间”—— 明明白天忙忙碌碌,身体早就喊累,可一躺到床上,眼睛却瞪得溜圆,数完羊数星星,好不容易有点睡意,稍微有点动静就醒,醒了之后就再也睡不着。白天没精神,连以前最爱的美食都没心思琢磨杨方策略,整个人状态差了一大截。其实这不是咱们 “娇气”,是更年期里身体的变化让睡眠受了影响,但也不用愁,只要找对方法,把睡眠的 “小条件” 搭好,就能重新睡上安稳觉。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三个实用招,从日常习惯、卧室环境到心情调节,一步步帮咱们把好睡眠找回来。
从生活习惯下手,给睡眠搭好 “基础”
想睡好,先得让身体形成 “该睡就睡、该醒就醒” 的节奏,这就需要咱们在生活习惯上多留意,从白天到睡前都做好铺垫,让身体慢慢适应 “睡眠模式”。
首先是规律作息,这是睡好的第一步。很多姐妹觉得,工作日要早起上班,周末就想多睡几个小时补回来,结果越补越乱 —— 周日晚上躺到床上,翻来覆去到半夜还没睡意,周一早上又得硬着头皮起床,整周的睡眠节奏都被打乱。其实更年期咱们的身体生物钟更容易 “跑偏”,只有每天固定一个时间入睡、一个时间起床,比如晚上 11 点前躺下,早上 7 点前起来,哪怕周末也不轻易改变,身体才会慢慢形成 “睡眠记忆”。就像每天到点要吃饭一样,到了固定的睡觉时间,身体就会自然发出 “困” 的信号,躺下后不用刻意等睡意,很快就能进入睡眠状态;早上到点也能自然醒,不用靠闹钟催,白天也不会总觉得没精神。要是白天实在累,想补觉也别太久,单次不超过 30 分钟就行,补得太久会让晚上的睡意变弱,反而更难入睡。
展开剩余81%其次是睡前饮食,吃不对很容易让睡眠 “打折”。很多姐妹喜欢睡前吃点小零食,比如辣豆干、油炸坚果,或者喝杯咖啡提神追剧,但这些习惯都会悄悄影响睡眠。睡前 2 小时内别吃太饱,也别碰辛辣、油腻的东西 —— 吃太饱会让肠胃一直 “加班”,肚子胀胀的不舒服,躺下后容易反酸;辛辣、油腻的食物会刺激肠胃,哪怕当时不觉得难受,夜里也可能因为肠胃负担重醒过来。睡前 1 小时更要远离咖啡、浓茶,还有酒精 —— 可能有人觉得喝了酒容易困,但其实酒精会让睡眠变浅,夜里很容易醒,醒了之后还很难再睡着,相当于没睡好。要是睡前有点饿,或者想喝点什么,一杯温牛奶就很好,里面含有的成分能帮身体养出助眠的 “好东西”,喝下去暖暖的,肠胃也舒服;或者吃 1-2 颗无添加的杏仁,里面的镁元素能让神经松下来,不会总紧绷着,都是帮咱们平稳进入睡眠的小帮手。
最后是温和运动,动对了能帮咱们睡更好。白天别总坐着不动,抽 30 分钟做些温和的运动,比如慢悠悠地快走、跟着视频练会儿瑜伽,或者打打太极。这些运动不用太用力,能促进身体循环,让身体保持在一个舒服的状态,到了晚上也更容易进入休息模式。就像咱们白天忙完家务,晚上会觉得更累、更好睡一样,温和运动也能让身体 “适度疲惫”,但又不会过度消耗。不过要注意,睡前 3 小时内别做剧烈运动,比如跑步、跳操、高强度健身 —— 这些运动做完后,心率会变快,身体也会发热,交感神经会变得兴奋,就算躺下了,脑子也会一直很清醒,很难静下心来睡觉,这点一定要记牢。
把卧室整成 “助眠小窝”,躺下就放松
很多姐妹没意识到,卧室的环境对睡眠影响特别大 —— 要是灯光亮、声音杂、床品不舒服,就算身体想睡,也很难放松下来。咱们可以把卧室好好调整一下,打造成专属于自己的 “助眠小窝”,让身体一躺下就知道 “该休息了”,不用再跟环境 “较劲”。
先说说光线控制,光线是身体判断 “该睡还是该醒” 的重要信号。要是睡前卧室里灯太亮,或者总盯着手机、电视屏幕,身体就会以为还在白天,不容易分泌帮助睡眠的 “好东西”,自然很难有睡意。所以睡前 1 小时要把卧室的主灯关掉,换成暖黄色的小夜灯 —— 亮度别超过 15 瓦,光线柔和不刺眼,既能看清周围,又不会刺激眼睛,还能让卧室的氛围变得温馨,慢慢唤起睡意。要是窗外有路灯、霓虹灯,就装个遮光率 90% 以上的窗帘,把光线都挡在外面,让卧室里暗暗的,身体会更快进入 “睡眠模式”。还有一点很重要:睡前 1 小时一定要放下手机、关掉电视,电子屏幕发出的蓝光会强烈影响身体的节奏,哪怕只看十几分钟,也可能让咱们躺床上后脑子还很清醒,就算睡着了,睡眠质量也会变差。
再说说声音调节,更年期咱们可能对声音更敏感,一点小动静就容易被吵醒 —— 比如邻居关门的 “砰” 声、楼下的车声、甚至家人翻身的声音,都可能让刚有点睡意的咱们瞬间清醒,之后就再也睡不着。这时候可以试试用白噪音机杨方策略,里面的雨声、海浪声、森林风声都很温和,能把这些突发的杂音盖过去,不会让人觉得吵,反而能让大脑慢慢静下来,就像在安静的海边或森林里一样,很容易放松。要是不想用机器,戴一副柔软的耳塞也可以,选那种贴合耳朵、不硌得慌的,能帮咱们隔绝大部分噪音,让卧室里安安静静的,更容易进入深度睡眠。不过要注意,白噪音的音量别开太大,以 “能听清但不影响思考” 为合适,不然反而会变成新的干扰,让耳朵不舒服。
最后是床品优化,床品舒服了,身体才能舒展,不会因为硌得慌、热得慌影响睡眠。床垫的硬度要选合适的 —— 平躺的时候,腰部不会悬空,用手摸腰和床垫之间,能塞进去一只手就刚好;侧睡的时候,脊柱不会弯着,肩膀和胯部能自然贴合床垫,这样腰背不会累,早上起来也不会腰酸背痛。枕头的高度控制在 8-12 厘米,差不多和咱们的肩膀宽度一样,这样躺下后,颈椎能保持自然的弧度,不会低头或抬头,脖子也不会疼。
床品尽量选纯棉、天丝这种透气又亲肤的材质 —— 尤其是夏天,不会闷得慌,出汗也能很快吸收;冬天选稍微厚一点的,但别太沉,避免压得身体不舒服。卧室的温度也要调好,保持在 22-25℃之间,太冷或太热都会让身体不舒服:夏天开空调别开太低,不然容易着凉;冬天也别把暖气开太足,太干燥会让人嗓子疼、鼻子干,舒服的温度能让咱们躺下后很快放松下来,不容易翻来覆去。
顺顺心情不瞎想,大脑 “放空” 好入眠
有时候咱们睡不着,不是身体不舒服,而是脑子里的事儿太多 —— 一会儿想明天要去超市买什么菜、要给孩子打个电话,一会儿又担心自己的身体变化,比如今天有点潮热是不是不好、最近情绪差会不会影响家人,越想越精神,越精神越睡不着,形成恶性循环。所以想睡好,还要学会顺顺心情,让大脑 “放空”,别带着一堆心事入眠。
首先可以试试放松训练,帮身体和大脑从 “紧绷” 状态松下来。最简单的是深呼吸法:平躺在床上,把双手轻轻放在肚子上,不用太用力,自然放着就好。然后用鼻子慢慢吸气,数 4 秒,让肚子鼓起来,就像给气球充气一样;接着用嘴巴慢慢呼气,数 6 秒,把肚子里的气都排出去,气球慢慢瘪下去。这样重复 5-8 次,做的时候不用太刻意,跟着自己的呼吸节奏来就行 —— 刚开始可能会觉得有点不适应,但做几次后,会慢慢觉得胸口不闷了,神经也不紧张了,身体会越来越放松,眼皮也会慢慢变沉。
还有身体扫描法:从脚趾开始,先感受脚趾的放松,比如让脚趾慢慢舒展,不用蜷缩着;然后慢慢往上,到脚掌、小腿、膝盖、大腿,再到腰部、背部、肩膀、手臂,最后到脖子、头部,每个部位都花一点时间去感受 “放松的感觉”。要是过程中走神了也没关系,不用责怪自己,轻轻把注意力拉回来就好,做完一圈会发现身体像卸下了重担,特别舒服,睡意也会慢慢上来。
其次是情绪梳理,别让心事堆在脑子里 “打转”。很多姐妹习惯把事儿放心里,觉得说了也没用,或者不想麻烦别人,结果越攒越多,晚上躺在床上就开始 “复盘”,越想越睡不着。其实可以在床头柜放一本 “情绪笔记本”,睡前要是脑子里有事儿,就拿笔写下来 —— 不用写得很整齐,哪怕是简单的几个字、几句话也行,比如 “明天买白菜、萝卜”“给女儿打电话问近况”“今天潮热别担心,多喝水就好”。把这些事儿 “转移” 到纸上,大脑就不用一直记着了,负担会轻很多,就像把堆在桌上的东西放进抽屉里,桌面变干净了,心里也会舒服。
要是想找人说说话,也可以跟家人简单聊几句 —— 不用聊太复杂的,就说说自己今天的感受,比如 “今天有点累,想早点睡”“今天吃了喜欢的红烧肉,很开心”,家人的倾听和理解能帮咱们平复心情,不会觉得孤单。另外,睡前听点舒缓的音乐也不错,比如轻柔的古典音乐、或者大自然的音效,像鸟鸣声、流水声,声音放小一点,当作背景音,不用刻意去听,慢慢会觉得心里不慌了,大脑也不忙了,很容易就进入睡眠状态。
其实改善睡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,咱们按照这些方法慢慢调整,给身体一点时间适应,大多数时候都能看到变化 —— 比如躺下后不用等太久就能睡着,夜里醒的次数少了,早上起来也有精神了。要是调整了 1-2 周,还是经常晚上睡不着,比如一周超过 3 晚都要躺 1 小时以上才能睡,或者夜里总醒、醒了之后难再睡,还有潮热、盗汗、心情一直不好这些情况,别自己硬扛,去咨询专业人士,让他们帮咱们看看,排除影响睡眠的情况,跟着专业的建议来调整,这样更放心也更有效。
咱们更年期也要好好爱自己,睡好每一觉杨方策略,才有精神去享受生活 —— 去逛喜欢的菜市场,买新鲜的食材做顿美食;去公园散散步,晒晒太阳;和姐妹聊聊天,说说心里话。好睡眠是好状态的基础,咱们一起努力,把安稳觉找回来,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!
发布于:广西壮族自治区亿腾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